
漳浦縣作為閩南水產養殖的核心區,其對蝦高位池養殖水平一直處于全國領先地位。2011年以前,漳浦高位池冬棚放苗密度可達40萬/畝,養殖不到20條/斤很少有人會出蝦,畝產過萬斤的塘口隨處可見,甚至最高畝產一度超過20000斤。“一冬暴富”并非神話,“漳浦奇跡”不斷上演??陆阌?010年進入漳浦養蝦,在佛曇建了6口高位池,正是瞄準了這個風口,準備大展拳腳。
然而,從2012年開始,海水富營養化、夜光藻等不良藻類爆發、弧菌反反復復爆表、EMS、黑斑病等問題接踵而至,瘋狂肆虐著漳浦高位池,冬棚養殖成功率迅速被拉低至30%以下,甚至一些客戶連放三次苗仍顆粒無收。在此大背景下,柯姐從2012年-2015年連續四年虧本,6口池子每年虧損超過50萬元。一些不懷好意的人開始調侃:看這個女強人還能撐多久!
2016年冬棚,兩個臺風讓原本惡化的養殖環境雪上加霜,“十養九虧”成了漳浦高位池慘淡而又真實的寫照,一些老板不得不轉養其他品種,而更多的老板只能選擇空塘外出打工。
在行業的一片哀鳴聲中,突然傳來了柯姐豐收的喜訊:95天30條,6口池全部成功,高峰期一天可以投喂1200斤飼料,平均畝產超過6000斤!
正當大家懷疑柯姐的成功是否純屬偶然時,柯姐首次嘗試夏季養殖,再次用一張新的成績單驚爆眾人眼球:3月25日投苗,9月1日抓蝦,出蝦規格14條,平均畝產8000斤,最高產的兩口分別為16200斤和19200斤!
談到自己七年來,如何從屢戰屢敗、連年虧損到柳暗花明、連戰連捷,柯姐分享了自己的成功經驗——
-
一、硬件管理齊升級
柯姐多次參加海大組織的交流學習活動,從長樂“蝦神”林健青和閩南高位池的“蝦神”林全金那里,得到了不少養殖錦囊。
錦囊一:如何改造成長樂的雙排污系統?
第一步:將原排水管井口處改三通管、雙排孔即可;
第二步:排污口上方安裝錐形鋼板,鋼板小孔可排水,底部留圓孔可排死蝦和垃圾;
第三步:出水井設計,將平常拔起排污的直管的一端改成三通管,三通管近底部可加套2米長的密網(。平時觀察損耗情況時,通過滑輪提起鐵球,拔出排污管后,迅速將三通管插入,死蝦就被排入網袋中。操作簡單,便于觀察,改造的費用不超過1500元即可。
錦囊二:利用沙濾凈化水源
近年來海區水質惡化嚴重,而普通養戶對于水源處理的重視度不足。林健青指導柯姐,可利用佛曇沙灘的條件,通過沙濾凈化水源。具體操作如為:在海邊沙灘打沙濾井,深度必須達到4-6米,配備11千瓦的水泵兩臺抽水。凈化后的水質有機質含量大大降低,弧菌未檢出。在一些不具備沙灘條件的地方養殖(如福清高位池),建議配備蓄水池進行水源處理,有助于提高養殖成功率。
柯姐沙濾井水源指標檢測情況
錦囊三:合理控制水位,保證充足溶氧
柯姐原來和多數養戶的想法一致,“水深存蝦多、深水養大蝦”,因此養殖過程的水位通常在1.8米以上。但林健青指出,高位池的水位控制十分重要,并非越深越好。水位過高,換水的效率降低,用藥的成本增加,更重要的是增氧機打不到底部,增氧和排污會大打折扣,蝦子很容易發病。蝦神現場指導后,柯姐果斷將水位降到了1.2米,養殖全程水位很少會超過1.6米,蝦子確實活力更強、吃料更好了。
錦囊四:夏季清水投苗
夏季水溫不斷上升,與冬棚有明顯的不同,養殖戶不能因循守舊堅持肥水放苗。夏季做肥放苗,極其容易出現水濃倒藻、壞底發病的情況。因此,林金全建議,進水消毒、解毒、補菌后,即可放苗。為防止強光對蝦苗的應激,可使用黑精靈10斤/畝進行遮光。